爱游戏ayx全站登陆活动:
——习在致中国科学院建院70周年贺信中作出的“两加快一努力”重要指示要求
1949年,伴随着新中国的诞生,中国科学院成立。作为国家在科学技术方面的最高学术机构和全国自然科学与高新技术的综合研究与发展中心,建院以来,中国科学院时刻牢记使命,与科学共进,与祖国同行,以国家富强、人民幸福为己任,人才辈出,硕果累累,为我们国家科技进步、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和国家安全做出了无法替代的重要贡献。更多简介 +
中国科学院院级科技专项体系包括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重点部署科研专项、科学技术人才专项、科学技术合作专项、科技平台专项5类一级专项,实行分类定位、分级管理。
为方便科研人员全面快捷了解院级科技专项信息并进行项目申报等相关操作,特搭建中国科学院院级科技专项信息管理服务平台。了解科技专项更多内容,→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简称“中国科大”)于1958年由中国科学院创建于北京,1970年学校迁至安徽省合肥市。中国科大坚持“全院办校、所系结合”的办学方针,是一所以前沿科学和高新技术为主、兼有特色管理与人文学科的研究型大学。
中国科学院大学(简称“国科大”)始建于1978年,其前身为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2012年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为中国科学院大学。国科大实行“科教融合”的办学方针,与中国科学院直属研究机构(包括所、院、台、中心等),在管理体制、师资队伍、培养体系、科研工作等方面高度融合,是一所以研究生教育为主的独具特色的高等学校。
上海科技大学(简称“上科大”),由上海市人民政府与中国科学院共同举办、共同建设,由上海市人民政府主管,2013年经教育部正式批准。上科大致力于服务国家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战略,培养科学技术创新创业人才,努力建设一所小规模、高水平、国际化的研究型、创新型大学。
干旱是制约作物产量的重要环境胁迫因素。传统研究聚焦于作物抗旱性,却对干旱胁迫后恢复过程关注不足。作物在干旱缓解后的恢复能力,对保障粮食安全至关重要。氮肥作为优化植物生长和抗逆性的核心营养元素,其在恢复阶段的作用机制尚未明晰。
近期,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肖军研究组,联合山东大学白明义团队,揭示了硝酸盐(氮肥)驱动小麦干旱缓解后恢复的分子机制。
干旱触发脱落酸(ABA)大量积累,启动气孔关闭等“生存模式”。但是,高浓度ABA抑制生长基因表达,阻碍作物在复水后向“生长模式”切换,暗示ABA信号适时“关闭”对恢复生长较为重要。研究之后发现,硝酸盐在干旱后复水时发挥关键作用,通过抑制ABA信号核心激酶TaSnRK2.10-4A的活性,解除其对硝酸盐信号转录因子TaNLP7-3A的磷酸化抑制,从而激活下游生长基因表达。这一发现破解了植物“抗逆与生长”的拮抗难题,通过旱后复水时精准补充硝酸盐,可协同提升作物抗逆性与生长效率,降低农业生产成本。
进一步,研究人员在自然群体中鉴定到TaSnRK2.10-4A基因启动子区的关键自然变异:携带单倍型Hap-I的品种对氮响应敏感,旱后加氮复水恢复能力更强,适配灌溉条件良好区域;Hap-II品种因ABA诱导表达水平高而抗旱性突出,适合干旱频发地区,同时该变异为区域化精准育种提供了分子标记。
上述研究阐明了氮素驱动小麦干旱后恢复的分子机制,深化了科研人员对植物环境适应智慧的认知,为设计“抗逆-高效”协同提升的作物新品种提供了关键靶点,有望在保障干旱胁迫下粮食稳产的同时,推动资源节约型农业发展。
9月5日,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自然-植物》(Nature Plants)上。研究工作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的支持。
硝酸盐通过TaSnRK2.10-TaNLP7途径促进小麦干旱后恢复的工作模型
干旱是制约作物产量的重要环境胁迫因素。传统研究聚焦于作物抗旱性,却对干旱胁迫后恢复过程关注不足。作物在干旱缓解后的恢复能力,对保障粮食安全至关重要。氮肥作为优化植物生长和抗逆性的核心营养元素,其在恢复阶段的作用机制尚未明晰。近期,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肖军研究组,联合山东大学白明义团队,揭示了硝酸盐(氮肥)驱动小麦干旱缓解后恢复的分子机制。干旱触发脱落酸(ABA)大量积累,启动气孔关闭等“生存模式”。但是,高浓度ABA抑制生长基因表达,阻碍作物在复水后向“生长模式”切换,暗示ABA信号适时“关闭”对恢复生长较为重要。研究之后发现,硝酸盐在干旱后复水时发挥关键作用,通过抑制ABA信号核心激酶TaSnRK2.10-4A的活性,解除其对硝酸盐信号转录因子TaNLP7-3A的磷酸化抑制,从而激活下游生长基因表达。这一发现破解了植物“抗逆与生长”的拮抗难题,通过旱后复水时精准补充硝酸盐,可协同提升作物抗逆性与生长效率,降低农业生产所带来的成本。进一步,研究人员在自然群体中鉴定到TaSnRK2.10-4A基因启动子区的关键自然变异:携带单倍型Hap-I的品种对氮响应敏感,旱后加氮复水恢复能力更强,适配灌溉条件良好区域;Hap-II品种因ABA诱导表达水平高而抗旱性突出,适合干旱频发地区,同时该变异为区域化精准育种提供了分子标记。上述研究阐明了氮素驱动小麦干旱后恢复的分子机制,深化了科研人员对植物环境适应智慧的认知,为设计“抗逆-高效”协同提升的作物新品种提供了关键靶点,有望在保障干旱胁迫下粮食稳产的同时,推动资源节约型农业发展。9月5日,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自然-植物》(Nature Plants)上。研究工作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的支持。论文链接硝酸盐通过TaSnRK2.10-TaNLP7途径促进小麦干旱后恢复的工作模型